作為全國唯一專門為出版、傳媒全產業鏈培養人才的高校,北京印刷學院打造獨具學科優勢的校園實體書店——“畢昇書坊”,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書店運營模式,并建設融合出版新場景應用中心和出版人才綜合實訓基地,提升出版人才培養質量,助力全民閱讀和書香社會建設。
今天,記者從北京印刷學院“畢昇書坊”開業暨“書店與出版新業態”出版人對話活動上了解到,北京印刷學院擁有濃郁的“出版”基因,承擔著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出版人才培養質量的責任,在創辦“畢昇書坊”之初就賦予其產學研用一體化書店運營模式的使命。
北京市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馬德獻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印刷學院作為一所服務出版傳媒全產業鏈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學,在培養出版專業人才、突破出版技術創新、打造先進文化傳播陣地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畢昇書坊”建立了以閱讀為核心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并在新時代“互聯網+”實體書店新技術、新業態、新發展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馬德獻指出,近年來,北京圍繞打造“書香京城”目標,加大了對實體書店的鼓勵和扶持力度,加強了書香校園建設。希望書店堅持“以書載道 立德樹人”理念,深化學校“讀好書、編好書、印好書、傳好書”的教育特色,不斷增強書店的運營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
北京印刷學院黨委副書記趙盛偉表示,學校始終秉承“以‘書’載道 立德樹人”的初心與使命,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出版傳媒行業創新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校園實體書店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畢昇書坊”將持續助力學生閱讀習慣培養和閱讀能力提升,打造閱讀高地;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書店運營模式,建設融合出版新場景應用中心和出版人才綜合實訓基地。
為進一步深化學校出版學科專業屬性、打造多種出版新技術應用的實驗場,延展編印發出版全產業鏈,書店“出版人才綜合實訓基地”“融合出版新場景應用中心”揭牌,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讓書店經營與科技研發、人才培養、文化生態建設同頻共振,培養具有較強融合出版技術實踐能力的復合應用型專業人才。同時,將發揮學校在信息防偽技術、新媒體技術、數字技術、版權保護技術以及印刷包裝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的研發資源優勢,借助大數據、5G、元宇宙等數字技術,賦能出版融合發展。書坊“紅色經典出版研究中心”和“中國青年書架”掛牌,將發揮校園書店陣地作用,在校園內充分弘揚主流價值觀,凝聚建設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
學校還與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文物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等簽訂了共建“畢昇書坊”合作協議,校企雙方將資源互補,共同為書香校園和全民閱讀建設貢獻力量。
在“書店與出版新業態”出版人對話環節中,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李釗平,北京實體書店建設首席評審專家、原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劉明清,單向街聯合創始人、中國出版協會民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楊文軒,“畢昇書坊”主理人袁宇霞等圍繞實體書店的生存與發展、校園書店的發展與未來前景以及校企如何合作共建校園書店等話題進行交流討論。
走進書坊,期內書架排排立,古今中外經典藝術類圖書、精心選品的人文社科歷史哲學書籍、濃郁的京味文化代表作……各類書目種類繁多。書坊細分為閱覽區、文創區、自習區、休息區,分區規整、特色鮮明。依托濃郁的“出版”基因,書坊積極探索實體書店的場景體驗感。讀者在這里可近距離接觸復古印刷機并進行互動操作,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體驗需求。
當天,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評論家張莉主編的《散文中的北京》分享會在“畢昇書坊”舉行,該活動是書坊舉辦的第一期閱讀沙龍。今后,將塑造“我是朗讀者”“新書發布會”“作者簽售會”“文化大講堂”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動,將圍繞圖書主題,持續舉辦融合手作體驗、藝術展覽、文創展銷等豐富多彩的花樣市集,結合學校特色專業不定期開展主題類快閃活動,努力打造復合文化空間。(完)
今天,記者從北京印刷學院“畢昇書坊”開業暨“書店與出版新業態”出版人對話活動上了解到,北京印刷學院擁有濃郁的“出版”基因,承擔著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出版人才培養質量的責任,在創辦“畢昇書坊”之初就賦予其產學研用一體化書店運營模式的使命。
北京市委宣傳部二級巡視員馬德獻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印刷學院作為一所服務出版傳媒全產業鏈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學,在培養出版專業人才、突破出版技術創新、打造先進文化傳播陣地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畢昇書坊”建立了以閱讀為核心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并在新時代“互聯網+”實體書店新技術、新業態、新發展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嘗試。
馬德獻指出,近年來,北京圍繞打造“書香京城”目標,加大了對實體書店的鼓勵和扶持力度,加強了書香校園建設。希望書店堅持“以書載道 立德樹人”理念,深化學校“讀好書、編好書、印好書、傳好書”的教育特色,不斷增強書店的運營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
北京印刷學院黨委副書記趙盛偉表示,學校始終秉承“以‘書’載道 立德樹人”的初心與使命,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出版傳媒行業創新發展提供堅實支撐。校園實體書店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畢昇書坊”將持續助力學生閱讀習慣培養和閱讀能力提升,打造閱讀高地;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書店運營模式,建設融合出版新場景應用中心和出版人才綜合實訓基地。
為進一步深化學校出版學科專業屬性、打造多種出版新技術應用的實驗場,延展編印發出版全產業鏈,書店“出版人才綜合實訓基地”“融合出版新場景應用中心”揭牌,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讓書店經營與科技研發、人才培養、文化生態建設同頻共振,培養具有較強融合出版技術實踐能力的復合應用型專業人才。同時,將發揮學校在信息防偽技術、新媒體技術、數字技術、版權保護技術以及印刷包裝新材料新工藝等方面的研發資源優勢,借助大數據、5G、元宇宙等數字技術,賦能出版融合發展。書坊“紅色經典出版研究中心”和“中國青年書架”掛牌,將發揮校園書店陣地作用,在校園內充分弘揚主流價值觀,凝聚建設新時代的強大精神力量。
學校還與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文物出版社、文化發展出版社等簽訂了共建“畢昇書坊”合作協議,校企雙方將資源互補,共同為書香校園和全民閱讀建設貢獻力量。
在“書店與出版新業態”出版人對話環節中,中國青年出版總社黨委常委、副總編輯李釗平,北京實體書店建設首席評審專家、原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劉明清,單向街聯合創始人、中國出版協會民營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楊文軒,“畢昇書坊”主理人袁宇霞等圍繞實體書店的生存與發展、校園書店的發展與未來前景以及校企如何合作共建校園書店等話題進行交流討論。
走進書坊,期內書架排排立,古今中外經典藝術類圖書、精心選品的人文社科歷史哲學書籍、濃郁的京味文化代表作……各類書目種類繁多。書坊細分為閱覽區、文創區、自習區、休息區,分區規整、特色鮮明。依托濃郁的“出版”基因,書坊積極探索實體書店的場景體驗感。讀者在這里可近距離接觸復古印刷機并進行互動操作,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體驗需求。
當天,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著名評論家張莉主編的《散文中的北京》分享會在“畢昇書坊”舉行,該活動是書坊舉辦的第一期閱讀沙龍。今后,將塑造“我是朗讀者”“新書發布會”“作者簽售會”“文化大講堂”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動,將圍繞圖書主題,持續舉辦融合手作體驗、藝術展覽、文創展銷等豐富多彩的花樣市集,結合學校特色專業不定期開展主題類快閃活動,努力打造復合文化空間。(完)